linux运维:Linux下添加新硬盘+分区及挂载详细步骤图解

原文地址:Linux下添加新硬盘,分区及挂载 作者:sjhf

挂载好新硬盘后输入fdisk -l命令看当前磁盘信息

200811221227366545284
可以看到除了当前的第一块硬盘外还有一块sdb的第二块硬盘,然后用fdisk /dev/sdb 进行分区
200811221227366641881
进入fdisk命令,输入h可以看到该命令的帮助,按n进行分区
200811221227366718341
这里输入e即分为逻辑分区,按p即分为主分区,我们要将这块盘分为主分区即输入p
200811221227366772225
到这里输入该主分区为第几个主分区,由于是新盘我们输入1来分第一个主分区
200811221227366848997
First Cylinder是选择该分区的起始磁盘数,这里可自定义也可不做选择,默认是1,如无特殊需求强烈建议选择默认,也就是1来分区(直接按回车)
200811221227366906209
接下来是定义该分区的大小,如果按默认(按回车)即是使用全部可用存储额,也可以是用M或m单位结尾的数字(大写M是大B的意思,如果输入1M实际上是X8也就是8m的空间),这里我们先分一个1G的空间,所以输入+1024m
200811221227366953843
之后输入w写入分区,等待结束皆可
200811221227367048972
再输入fdisk -l 可以看到我们刚才分的一个分区,之后用mkfs -t ext3 -c /dev/sdb1进行格式化,如有多个分区可把sdb1改成sdb2 sdb3…以此类推,具体可用fdisk -l看到每个分区的名字
200811221227367365971
上图蓝色部分是写硬盘卷标的,如不想要卷标可直接按回车,现在分区好了我们用mount 挂载一下该分区即可使用了,这里我把它挂载到mnt目录下,也可以自建一个目录挂载
200811221227367426106
来看一下分区大小是否和预定的一样,使用df -TH命令看一下当前挂载的分区和大小,看到我们刚分的分区了吧
200811221227367491115
如果想每次系统重启都能自动挂载该分区可修改/etc/fstab文件,在最后加一段 /dev/sdb1    /www    ext3    defaults 1 2 (格式说明:/dev/sdb1 代表哪个分区  ext3是该分区的格式 defaults 是挂载时所要设定的参数(只读,读写,启用quota等),输入defaults包括的参数有(rw、dev、exec、auto、nouser、async) ,1是使用dump是否要记录,0是不要。 2是开机时检查的顺序,是boot系统文件就为1,其他文件系统都为2,如不要检查就为0)
200811221227367562514

linux一条命令添加一个root级别账户并设置密码

内网机器提权添加账户,无回显,设置密码就不好弄,下面就是添加一个root级别的账户并设置密码的命令

 useradd -p `openssl passwd -1 -salt ‘lsof’ admin` -u 0 -o -g root -G root -s /bin/bash -d /home/lsof lsof

命令解释

useradd 添加用户
-p `openssl passwd -1 -salt ‘lsof’ admin` 这个里面的指的是设置用户的密码,里面的lsof差不多是密钥之类的,可以随便写, admin是明文密码
-u 0 -o 添加一个uid为 0的用户 就相对于root级别的了
-g root -G root 将用户添加到root组
-s /bin/bash 指定新建用户的shell路径
-d /home/lsof 新建用户的主目录,可以自己定义
lsof 新建的用户的用户名

top命令详解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

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1:06:48 up  1:22,  1 user,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Tasks:  29 total,   1 running,  28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0.3% us,  1.0% sy,  0.0% ni, 98.7%     id,  0.0% wa,  0.0%  hi,  0.0% si
        Mem:    191272k total,   173656k used,      17616k free,    22052k  buffers
        Swap:   192772k total,        0k used,      192772k free,   123988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379 root      16   0  7976 2456 1980 S  0.7  1.3   0:11.03  sshd
        14704 root      16   0  2128  980  796 R  0.7  0.5   0:02.72 top
        1 root      16   0  1992  632  544 S  0.0  0.3   0:00.90 init
        2 root       34  19     0    0    0 S  0.0  0.0   0:00.00 ksoftirqd/0
        3 root       RT   0     0    0    0 S  0.0  0.0   0:00.00  watchdog/0

统计信息区前五行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 uptime 命令的执行结果。其内容如下:

01:06:48 当前时间 up 1:22 系统运行时间,格式为时:分 1 user 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当有多个CPU时,这些内容可能会超过两行。内容如下:

Tasks: 29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28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8.7% id    空闲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0.0% hi 
0.0% si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内容如下:

Mem: 191272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1736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7616k free 空闲内存总量
2205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9277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92772k free    空闲交换区总量
123988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内存中的内容被换出到交换区,而后又被换入到内存,但使用过的交换区尚未被覆盖,该数值即为这些内容已存在于内存中的交换区的大小。
相应的内存再次被换出时可不必再对交换区写入。
进程信息区统计信息区域的下方显示了各个进程的详细信息。首先来认识一下各列的含义。
序号  列名  含义
a   PID 进程id
b   PPID    父进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id
e   USER    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f   GROUP   进程所有者的组名
g   TTY 启动进程的终端名。不是从终端启动的进程则显示为 
h   PR  优先级
i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j   P   最后使用的CPU,仅在多CPU环境下有意义
k   %CPU    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l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秒
m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n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o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VIRT=SWAP+RES
p   SWAP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中,被换出的大小,单位kb。
q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 +DATA
r   CODE    可执行代码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   DATA    可执行代码以外的部分(数据段+栈)占用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t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u   nFLT    页面错误次数
v   nDRT    最后一次写入到现在,被修改过的页面数。
w   S   进程状态。
        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该进程在睡眠,则显示睡眠中的系统函数名
z   Flags   任务标志,参考 sched.h

默认情况下仅显示比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过下面的快捷键来更改显示内容。

更改显示内容通过 f 键可以选择显示的内容。按 f 键之后会显示列的列表,按 a-z 即可显示或隐藏对应的列,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 o 键可以改变列的显示顺序。按小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右移动,而大写的 A-Z 可以将相应的列向左移动。最后按回车键确定。

按大写的 F 或 O 键,然后按 a-z 可以将进程按照相应的列进行排序。而大写的 R 键可以将当前的排序倒转。

命令使用

1.  工具(命令)名称
top
2.工具(命令)作用
显示系统当前的进程和其他状况;top是一个动态显示过程,即可以通过   用户按键来不断刷新当前状态.如果在前台执行该命令,它将独占前台,直   到用户终止该程序为止.比较准确的说,top命令提供了实时的对系统处理  ·器的状态监视.它将显示系统中CPU最“敏感”的任务列表.该命令可以按 CPU使用.内存使用和执行时间对任务进行排序;而且该命令的很多特性都可以通过交互式命令或者在个人定制文件中进行设定. 
3.环境设置
在Linux下使用。
4.使用方法
4.1使用格式
top [-] [d] [p] [q] [c] [C] [S]    [n] 
4.2参数说明
d  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然用户可以使用s交互命令来改变之。
p  通过指定监控进程ID来仅仅监控某个进程的状态。
q该选项将使top没有任何延迟的进行刷新。如果调用程序有超级用户权限,那么top将以尽可能高的优先级运行。
S 指定累计模式
s  使top命令在安全模式中运行。这将去除交互命令所带来的潜在危险。
i  使top不显示任何闲置或者僵死进程。
c  显示整个命令行而不只是显示命令名

4.3其他

下面介绍在top命令执行过程中可以使用的一些交互命令。

从使用角度来看,熟练的掌握这些命令比掌握选项还重要一些。这些命令都是单字母的,如果在命令行选项中使用了s选项,则可能其中一些命令会被屏蔽掉。

Ctrl+L 擦除并且重写屏幕。

h或者?  显示帮助画面,给出一些简短的命令总结说明。

k  终止一个进程。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需要终止的进程PID,以及需要发送给该进程什么样的信号。

一般的终止进程可以使用15信号;如果不能正常结束那就使用信号9强制结束该进程。默认值是信号15。在安全模式中此命令被屏蔽。

i 忽略闲置和僵死进程。这是一个开关式命令。
q  退出程序。
r  重新安排一个进程的优先级别。系统提示用户输入需要改变的进程PID以及需要设置的进程优先级值。输入一个正值将使优先级降低,反之则可以使该进程拥有更高的优先权。默认值是10。
S 切换到累计模式。
s  改变两次刷新之间的延迟时间。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新的时间,单位为s。如果有小数,就换算成m s。输入0值则系统将不断刷新,默认值是5  s。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设置太小的时间,很可能会引起不断刷新,从而根本来不及看清显示的情况,而且系统负载也会大大增加。
f或者F 从当前显示中添加或者删除项目。
o或者O  改变显示项目的顺序。
l 切换显示平均负载和启动时间信息。
m 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  切换显示进程和CPU状态信息。
c  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  根据驻留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P 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T 根据时间/累计时间进行排序。
W  将当前设置写入~/.toprc文件中。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VIM查看文件编码文件编码格式转换文件名编码转换

如果你需要在Linux中操作windows下的文件,那么你可能会经常遇到文件编码转换的问题。Windows中默认的文件格式是GBK(gb2312),而Linux一般都是UTF-8。下面介绍一下,在Linux中如何查看文件的编码及如何进行对文件进行编码转换。

查看文件编码
在Linux中查看文件编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在Vim中可以直接查看文件编码
:set fileencoding
即可显示文件编码格式。
如果你只是想查看其它编码格式的文件或者想解决用Vim查看文件乱码的问题,那么你可以在
~/.vimrc 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set encoding=utf-8 fileencodings=ucs-bom,utf-8,cp936

这样,就可以让vim自动识别文件编码(可以自动识别UTF-8或者GBK编码的文件),其实就是依照fileencodings提供的编码列表尝试,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编码,就用latin-1(ASCII)编码打开。

文件编码转换
1.在Vim中直接进行转换文件编码,比如将一个文件转换成utf-8格式
:set fileencoding=utf-8

2. iconv 转换,iconv的命令格式如下:
iconv -f encoding -t encoding inputfile
比如将一个UTF-8 编码的文件转换成GBK编码
iconv -f GBK -t UTF-8 file1 -o file2

文件名编码转换:

从Linux往 windows拷贝文件或者从windows往Linux拷贝文件,有时会出现中文文件名乱码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因为,windows的文件名中文编码默认为GBK,而Linux中默认文件名编码为UTF8,由于编码不一致,所以导致了文件名乱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文件名进行转码。

在Linux中专门提供了一种工具convmv进行文件名编码的转换,可以将文件名从GBK转换成UTF-8编码,或者从UTF-8转换到GBK。

首先看一下你的系统上是否安装了convmv,如果没安装的话用:
yum -y install convmv
安装。

下面看一下convmv的具体用法:

convmv -f 源编码 -t 新编码 [选项] 文件名

常用参数:
-r 递归处理子文件夹
–notest 真正进行操作,请注意在默认情况下是不对文件进行真实操作的,而只是试验。
–list 显示所有支持的编码
–unescap 可以做一下转义,比如把%20变成空格
比如我们有一个utf8编码的文件名,转换成GBK编码,命令如下:

convmv -f UTF-8 -t GBK –notest utf8编码的文件名

这样转换以后”utf8编码的文件名”会被转换成GBK编码(只是文件名编码的转换,文件内容不会发生变化)

vim 编码方式的设置

和所有的流行文本编辑器一样,Vim 可以很好的编辑各种字符编码的文件,这当然包括UCS-2、UTF-8 等流行的 Unicode 编码方式。然而不幸的是,和很多来自 Linux 世界的软件一样,这需要你自己动手设置。

Vim 有四个跟字符编码方式有关的选项,encoding、fileencoding、fileencodings、termencoding (这些选项可能的取值请参考 Vim 在线帮助 :help encoding-names),它们的意义如下:

* encoding: Vim 内部使用的字符编码方式,包括 Vim 的 buffer (缓冲区)、菜单文本、消息文本等。默认是根据你的locale选择.用户手册上建议只在 .vimrc 中改变它的值,事实上似乎也只有在.vimrc 中改变它的值才有意义。你可以用另外一种编码来编辑和保存文件,如你的vim的encoding为utf-8,所编辑的文件采用cp936编码,vim会自动将读入的文件转成utf-8(vim的能读懂的方式),而当你写入文件时,又会自动转回成cp936(文件的保存编码).

* fileencoding: Vim 中当前编辑的文件的字符编码方式,Vim 保存文件时也会将文件保存为这种字符编码方式 (不管是否新文件都如此)。

* fileencodings: Vim自动探测fileencoding的顺序列表, 启动时会按照它所列出的字符编码方式逐一探测即将打开的文件的字符编码方式,并且将 fileencoding 设置为最终探测到的字符编码方式。因此最好将Unicode 编码方式放到这个列表的最前面,将拉丁语系编码方式 latin1 放到最后面。

* termencoding: Vim 所工作的终端 (或者 Windows 的 Console 窗口) 的字符编码方式。如果vim所在的term与vim编码相同,则无需设置。如其不然,你可以用vim的termencoding选项将自动转换成term的编码.这个选项在 Windows 下对我们常用的 GUI 模式的 gVim 无效,而对 Console 模式的Vim 而言就是 Windows 控制台的代码页,并且通常我们不需要改变它。

好了,解释完了这一堆容易让新手犯糊涂的参数,我们来看看 Vim 的多字符编码方式支持是如何工作的。

1. Vim 启动,根据 .vimrc 中设置的 encoding 的值来设置 buffer、菜单文本、消息文的字符编码方式。

2. 读取需要编辑的文件,根据 fileencodings 中列出的字符编码方式逐一探测该文件编码方式。并设置 fileencoding 为探测到的,看起来是正确的 (注1) 字符编码方式。

3. 对比 fileencoding 和 encoding 的值,若不同则调用 iconv 将文件内容转换为encoding 所描述的字符编码方式,并且把转换后的内容放到为此文件开辟的 buffer 里,此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编辑这个文件了。注意,完成这一步动作需要调用外部的 iconv.dll(注2),你需要保证这个文件存在于 $VIMRUNTIME 或者其他列在 PATH 环境变量中的目录里。

4. 编辑完成后保存文件时,再次对比 fileencoding 和 encoding 的值。若不同,再次调用 iconv 将即将保存的 buffer 中的文本转换为 fileencoding 所描述的字符编码方式,并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同样,这需要调用 iconv.dll由于 Unicode 能够包含几乎所有的语言的字符,而且 Unicode 的 UTF-8 编码方式又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编码方式 (空间消耗比 UCS-2 小),因此建议 encoding 的值设置为utf-8。这么做的另一个理由是 encoding 设置为 utf-8 时,Vim 自动探测文件的编码方式会更准确 (或许这个理由才是主要的 ;)。我们在中文 Windows 里编辑的文件,为了兼顾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文件编码还是设置为 GB2312/GBK 比较合适,因此 fileencoding 建议设置为 chinese (chinese 是个别名,在 Unix 里表示 gb2312,在 Windows 里表示cp936,也就是 GBK 的代码页)。

绕过htaccess的限制工具-HTExploit

HTExploit是Black hat 2012发布的一款工具,由python编写并且开放源代码,用了.htaccess配置中身份验证和对web目录保护过程的弱点。可以通过使用这个工具绕过身份验证列出一个目录的保护内容。该工具提供了模块化的设计,允许渗透测试人员充分对受到保护的网站进行渗透测试:SQL注入,本地文件保护,远程文件保护,等等。

工具特点:

 

多个模块执行
输出保存到指定目录
html格式报告
可以使用wordlist

 

可用模块

 

detect  - 目录探测
full  - 使用字典方式探测url,查找脆弱的php文件

 

使用方法:

 

$python htexploit

 

运行之后如下:

 

| |  | | |__   __| |  ____|                | |         (_) | |
| |__| |    | |    | |__    __  __  _ __   | |   ___    _  | |_
|  __  |    | |    |  __|   \ \/ / | '_ \  | |  / _ \  | | | __|
| |  | |    | |    | |____   >  <  | |_) | | | | (_) | | | | |_
|_|  |_|    |_|    |______| /_/\_\ | .__/  |_|  \___/  |_|  \__|
                                   | |
                                   |_|  v1.0

Usage: htexploit -u [URL] [options]

Options:
-h, --help              show this help message and exit
 -m MODULE, --module=MODULE
                        Select the module to run (Default: detect)
-u URL, --url=URL     **REQUIRED** - Specify the URL to scan
-o OUTPUT, --output=OUTPUT
                        Specify the output directory
-w WORDLIST, --wordlist=WORDLIST
                        Specify the wordlist to use
-v, --verbose           Be verbose

例子:

 

 

python htexploit -u 10.10.10.10 -w FullList -o FolderPATH

下载地址

1分钟内保护你的Linux服务器—Server Shield v1.0.2

Server Shield是一个轻量级的linux服务器安全加固软件。它安装简单、稳定,能够直接有效的使你的服务器抵御黑客攻击。

特性

Slowloris Protection
Firewall Hardening
TCP Hardening
ICMP/Ping Flood Protection
DoS Protection
Spoof Protection
FTP/SSH Bruteforce Protection
Automatic Security Updates
Disables Bash History
DNS Amplification Protection

依赖

yum-security
iptables
net-tools
sed
gawk
git
gcc

安装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Brian-Holt/server-shield
cd server-shield;chmod +x sshield;mv sshield /etc/init.d
/etc/init.d/sshield start

 

How to Install Java on Linux

Java allows you run cross-platform applications that can run on Mac OS-X, Linux, and Windows (among other OSs) without modification. Here’s how to install it on a GNU/Linux machine.

Steps

Manual Non-RPM Method

This is the generic method that also works with GNU/Linux clones that do not support RPM. It does not require administrator rights and allows installing multiple Java versions on the same computer.

  1. 1.Download the JDK.[1].
    • Click on the “Download” link under Java Platform (JDK) 7u4.
    • Accept the license and continue.
  2. 2.Select the right download. Under the “Product/File Description” you should pick your corresponding Linux option. For example, if you’re running Linux x86 (32-bit), you need to choose the corresponding “*.tar.gz” version.

    2943-21

  3. 3.Download the file as a .gz. Save it to your GNU/Linux machine.
  4. 4.Switch to the directory where you saved the file. You do not need to be a root and only must have the write access to the folder where you wish to install Java. If your administrator is not supportive, you may need to place Java into your home folder or (even better) on some shared network location
  5. 5.Uncompress the file. For example, you could do this in your home folder. Uncompressing will create a folder called “jdk1.7.0_04”. Java is now installed.
    • The installed Java jre is rather independent and can be easily moved into another place just by copying all its files.
    • You can install multiple different jre’s this way: they coexist together and can be used if some software requires the older version to run.
  6. 6.Launch Java. The Java executable you need to launch is located in a subfolder, called “bin.” This way of installation will not configure a default Java command for you — you must do this manually or always include the full path in your startup script.

Manual RPM Method

This seems like a “more civilized” way to install Java because it allows the installer to check the dependencies on some system libraries that may be missing. However, it does not support versioning easily and may fail even in some systems that do support RPMs. (Though the current Java installations are rather self-dependent and the required minimal requirements are usually satisfied anyway.)

  1. 1.Download the JDK.[2].
    • Click on the “Download” link under Java Platform (JDK) 7u4.
    • Accept the license and continue.
  2. 2.Select the right download. Under the “Product/File Description” you should pick your corresponding Linux option. For example, if you’re running Linux x86 (32-bit), you need to choose the corresponding “*.rpm” version, for example “jdk-7u4-linux-i586.rpm”.

    2943-2

  3. 3.Download the .rpm file. Save it to your GNU/Linux machine.
  4. 4.Log in as root and switch to the directory where you saved the file. Or, become root by running su and entering the super-user password.
  5. 5.Install the rpm file by executing ‘rpm -ivh filename.rpm’, where filename is the name of your .rpm file. (Such as jdk-7u4-linux-i586.rpm).
    • You may receive a message telling that program “rpm” is not installed.
    • If that is the case the program “rpm” is not installed. You need to install it writing: sudo apt-get install rpm. Enter your password, and you’re finished.
  6. 6.Create symbolic links. If you want to be able to execute this version of Java interpretor or compiler from any directory on your GNU/Linux system, you will have to create a few symbolic links:
    • sudo ln -s -v jdk1.7.0_04/bin/java /usr/bin/java
    • sudo ln -s -v jdk1.7.0_04/bin/javac /usr/bin/javac
    • Note that by installing using this method there could be dependencies that fail. It is better to use the package installer that handles all dependencies for you, since you will not be able to use Java correctly until the dependencies are resolved.

Ubuntu Method Using a GUI Package Manager

  1. 1.Open a package manager. You can use Synaptic or Adept Manager.
  2. 2.Install Open JDK. Java JDK and JRE are not available for installation through GUI Package Manager. You’ll need to install Open JDK instead.
    • Perform a search for openjdk-7-jdk.
    • Select openjdk-7-jdk for installation. Depending on the package manager, you may be asked if you wish to install the required dependencies or it will automatically select them without confirmation. For example, the openjdk-7-jre was already selected by Synaptic Package Manager. If you want to use Java as a plug-in in your browser, then also select to install icedtea-7-plugin.
  3. 3.Apply the changes. Click the button to apply the changes. Depending on the package manager, a pop-up window may appear asking for you to confirm the changes.
  4. 4.Wait for Java to install.

Ubuntu Method Using a Console

  1. 1.Enter one of the following commands into your console program:
    •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7-jdk openjdk-7-jre (if you don’t want the browser plug-in)
    •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7-jdk openjdk-7-jre icedtea-7-plugin (if you do need the plug-in)
    • apt-get automatically takes care of the dependencies and lists the changes for confirmation.
  2. 2.Enter y to confirm the installation.

Ubuntu OpenJDK Method Using a Console

  1. 1.Ubuntu no longer supports the Sun Java package in favor of OpenJDK.
  2. 2.Enter one of the following into your console program:
    • If you do not want the browser plugin,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6-jre.
    • If you do want the browser plugin,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6-jre icedtea6-plugin
    • If you’re working on a server without graphics, and want an environment just for running server applications (e.e. Tomcat or Glassfish), sudo apt-get install –no-install-recommends openjdk-6-jre-headless
    • If you need the full JDK (for writing Java programs):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jdk-6-jdk
    • apt-get automatically takes care of the dependencies and lists the changes for confirmation.
  3. 3.Enter y to confirm the installation.

Tips

  • It’s much easier to install from the repositories than from the download on Oracle’s site.
  • Even though it might be unfamiliar to you, using the console method is actually easier than the GUI method.
  • If you find how-to specific for your distribution we recommend using it because in some distributions, Java can be included in the software repositories (which you can benefit from).
  • On Red Hat 8.0 Linux, one could start a Nautilus file manager, desending to the directory, and click on the name of the rpm filename and activate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This does not work any more in Fedora Core 4 (other FC versions not tested). In reality, if you do this you will get a (warning) message saying that the file name indicates the file is not executable while the content of the file is of the type “executable”.
  • Another tip to follow progress of the rpm install is to use ‘rpm -ivv … ‘ which turns on theverbose output and gives you more info on the install as it progresses. You can do the same thing with other rpm actions to get rpm to be more verbose about what is going on.

Sources and Citations

  1.  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index.html
  2.  www.oracle.com/technetwork/java/javase/downloads/index.html

学习Web应用漏洞最好的教程—-WebGoat

WebGoat是一个用于讲解典型web漏洞的基于J2EE架构的web应用,他由著名的WEB应用安全研究组织OWASP精心设计并不断更新,目前的版本已经到了5.0。WebGoat本身是一系列教程,其中设计了大量的web缺陷,一步步的指导用户如何去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同时也指出了如何在程序设计和编码时避免这些漏洞。Web应用程序的设计者和测试者都可以在WebGoat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虽然WebGoat中对于如何利用漏洞给出了大量的解释,但是还是比较有限,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但觉得这正是其特色之处:WebGoat的每个教程都明确告诉你存在什么漏洞,但是如何去攻破要你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该漏洞的原理、特征和攻击方法,甚至要自己去找攻击辅助工具,当你成功时,WebGoat会给出一个红色的Congratulation,让你很有成就感!(咱号称搞技术的不就需要这个吗?)

WebGoat甚至支持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教程,具体方法可以查看其说明文档

WebGoat中包括的漏洞教程主要有

Cross-site Scripting (XSS)
Access Control
Thread Safety
Hidden Form Field Manipulation
Parameter Manipulation
Weak Session Cookies
Blind SQL Injection
Numeric SQL Injection
String SQL Injection
Web Services
Fail Open Authentication
Dangers of HTML Comments

 

建议在使用WebGoat时对照OWASP的文档来看,比较有用的是下面三个:

OWASP Testing Guide 3.0
OWASP Code Review Guide 1.1
OWASP Development Guide 2.0
如果你以前没有接触过OWASP,当你看到这些文档时,应该会有一种感觉叫做兴奋。

 

下面简单说一下安装方法(windows下):
先下载webscarab-current.zip(这个自带tomcat,还有一个下载方式是war文件,需要自己安装tomcat,建议使用第一个),地址为http://www.owasp.org/index.php/Category:OWASP_WebGoat_Project,解压到一个文件夹,运行webgoat.bat即可启动其自带的tomcat,通过访问http://localhost/WebGoat/attack,输入用户名guest,密码guest即可进入。如下图所示:
webgoat1

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默认Tomcat只开放在127.0.0.1的80端口,其他的机器没有办法访问,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因为WebGoat中的漏洞实在太多了。如果是拿来学习,建议还是将其开在0.0.0.0上,修改tomcat下conf中server-80.xml,将其中的所有127.0.0.1改为0.0.0.0并重新运行webgoat.bat即可。server-8080.xml也可以改,但是要运行webgoat_8080.bat才有效果,
知道有WebGoat这个好东东得益于一次和Fortify厂商的接触,Fortify也是OWASP的主要资助者,他们的程序跟踪分析器(PTA)和静态代码分析器(SCA)常常拿WebGoat来做演示。但是很可惜,没有保存Fortify的分析结果,Fortify也不提供个demo版,只好先拿IBM(收购自WatchFire)的AppScan来看看WebGoat中是否有那么多漏洞,下面是扫描结果:

WebGoat2-appscan

 

的确漏洞无数!好了,开始学习吧!

在Linux下,SVN服务器的权限配置

言归正传,按照前面的教程装完1.5.5版以后,当svnadmin create /home/svn/yourproject创建仓库后,应该在仓库目录下的config目录有3个文件——authz、passwd、svnserve.conf。

下面对3个文件进行说明:

svnserve.conf是基础的配置,用于控制访问的权限将[general]前的注释与空格去掉,一定要去掉空格,否则到时客户端登录会出现”Section header must start in the first column的”的告警!亲身体会啊!!最后此文件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general]

anon-access = none

auth-access = write

password-db = passwd

authz-db = authz

其中,anon-access = none禁止匿名登录,auth-access = write为署名登录获得写权限,password-db = passwd指定用户配置文件,authz-db = authz指定权限配置文件

————————————————

passwd是用户配置文件,用于设置用户名以及密码

格式为:

[users]

<用户1> = <密码1>

<用户2> = <密码2>

其中用户名,密码不能为中文,至少我设中文登录时提示没有该用户

[users]是必须的。下面列出要访问svn的用户,每个用户一行。

示例:

[users]

alan = password

king = hello

这个里面的user表示当前test版本库的成员

——————————————————

authz是详细的用户授权文件

格式如下(以下内容转载,感谢原创):

  用户组格式:

[groups]

<用户组名> = <用户1>,<用户2>

  其中,1个用户组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用户,用户间以逗号分隔。用户必须要在passwd文件里能找到,它是给那个里面的user赋权限.

  版本库目录格式:

[/目录]

@<用户组名> = <权限>

<用户名> = <权限>

  示例:

  [groups]

  admin = alan

  [/]

  @admin = rw

  [/svn/p1/WebProject]

  king = rw(表示king能够读写/svn/p1/WebProject目录下的所有信息)

  [/svn/p1/web]

  zp=r(表示zp能够读/svn/p1/web目录下的所有信息)

————————————

以下是自己的体会:

注意:@admin代表整个组,king 在这里只是一个用户

关于访问路径[/目录],其完整格式[repos-name:path]或者[path],repos-name是版本库的名字

注意:在authz中如果要设定中文文件夹的路径,例如[/测试],请在linux在双击文件用默认记事本打开,然后另存为,注意将编码格式改为UNICODE UTF-8,否则在windows下用TortoiseSVN进行操作时,该中文路径的权限设置会有问题!此乃我的实际测试

当你用的中文svn客户端,并且又出现[瘉澶辫触]的错误不能够签入和签出,那么请检查authz的[path]权限等是否正确

Linux下关于subversion权限配置问题

我们在Linux下安装svn时,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所有配置svn的过程自己都认为成功了,为什么一到客户端访问就会出现这样的提示呢:

Authorization failed

其实这个是权限配置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目录没配置对,并且你也没访问对。其实svn的配置不是很难,难的是你怎么用你清晰的思路去理解,以下说一下我是怎么进行配置的:

Subversion启动时候一定要注意应该启动哪个目录,这个细节将直接影响到你最后将给予目录权限的配置文件authz上面。

1、启动: svnserve –d –r /

这样的话在authz里就该:

[test:/] //可以访问test目录下所有文件(test是我在/根下建立的一个文件夹)

086php = rw //具有读写权限

? = r // 除了上面的用户,其他用户只有读的权限

客户端访问应该是这样:

IP test 例:svn://192.168.0.1/test

例如我想访问svn://192.168.0.1 下的所有目录,那么我们就得需要更新svn运行的目录,以及authz文件了。(test是我的仓库)

2、启动:svnserve –d –r /test

Authz文件内容:

[/]

086php = rw

这样你就可以直接访问svn://192.168.0.1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其实也就是我的仓库test下的所目录

3、如果你想访问test下的一个目录的话:

启动:svnserve –d –r /

Authz:

[test:/其他目录]

086php = rw

以后访问地址将:svn://192.168.0.1/目录

4、启动:svnserve –d –r /test

Authz:

[/其他目录即可,无需加test仓库名]

086php = r

访问地址变成了:

svn://192.168.0.1/其他目录